找到相关内容113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大师病老生西考述

    念须瞻养老母,故拟供养圣像祈求延年。大师乃告:“余明年亦六十,星者亦如是说,故余拟即谢绝一切,专修净业,以求往生。”叶青眼不忍大师过早往生而当场跪请日:“愿依《华严经·普贤行愿品》,请善知识莫入涅槃...

    秦启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2364874.html
  • 释藏青: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(2)

    攻击,后病中反省,知尽前非,投奔终南山五台莲花洞寺,顿入佛门,别号常惭愧僧,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业,后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证得念佛三昧,著有文稿95篇,民国时高鹤居士辑为《印光法师文钞》,是近代...

    释藏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1965208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告长老舍利弗: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。其土有佛,号阿弥陀,今现在说法。  言西方者,即是转意识成妙观察智也。人之生死,由于二种力:一者,乐著戏论因增上力;二者,净不净业因增上力。此二力者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
  •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(1)

    诸佛净业正因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云:“欲生彼国者,当修三福。一,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二者,受持三归,具足从戒,不犯威仪。三者,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为净业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465303.html
  • 陈柏达居士著:净土风光(2)

    。冯氏相信而且受持,回家不到半个月,就摒除荤食,修行西方的净观。自己读经修道,起居动静,都以往生极乐世界为指归。  不久,她病好了,像从前那样料理家事,而且不废净业。这样持续了十年,毫无倦意和傲慢,...

    陈柏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0365431.html
  • 看了“法门寺出土唐中宗下发入塔铭”以后(二)

    下诏:诸有佛像碎身遗影者,所在官检送寺庄严  !」 』  『仁寿元年,诏天下名藩建灵塔。遣沙门净业、真玉等,分送舍利,奉藏诸郡百一十塔。灵瑞之迹,漏见侩传【龙按:原注曰:南山撰唐高侩传】。』  『(...

    陈柞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3065517.html
  • 天台宗山家派本如神照及其直传弟子

    一钵无长物,躬拾薪汲水,食唯三白,昆尼条章轻重等护20年。专事净业,以安养为故乡,作《怀净土》诗八章,辞情凄切,人多乐诵。常时所修三昧多获瑞应,施鬼神食,除病却崇。驱蛇去蚁,水旱禳桧。一为课诵,如...乃师的期望,或请主白莲,或讲唱不倦,或专事净业,或严奉戒律,特别是法真处咸、神悟处谦等人,登门受道者万数,各地前来恭请,东掖山的宗风得以传播下来。总之,本如神照对天台宗山家派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265539.html
  • 天台宗史略(四)

    ,后便退隐于该寺东岭草堂,专修净业,十年(一〇三二)十月十日,安样圆寂,寿六十九。世称慈云尊者。宋徽宗崇宁二年(一一〇四),敕赐谧法宝大师(见佛祖统纪卷十)。  尊式思想,概略述之,严肃戒律,教弘天台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465541.html
  • 历代感应传通鉴

    ldquo;畜生往生烦”之后附有“续录”,所收都是明代僧俗修习净业的感应事例,有僧明本等二十条。   本书对于研究东罟至明代佛教各派(包括以“教外别传&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4565600.html
  • 喻禅与喻诗

    纷秽集之,微则其照蔼然,积则其照胐然,弥厚则照而昧矣。质其本明,故加秽犹照,虽从蔼至昧,要随镜不灭。以之辨物,必随秽弥失,而过谬成焉。人之神理,有类于此。(注释:《弘明集》卷二。)  梁武帝《净业赋》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365828.html